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在网络世界中尽情遨游之际,切莫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在9月9日至15日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宜都市委网信办携手市公安局,共同发布了10个网络安全典型案例,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造谣传谣必被惩
2024年7月,戴某为了吸引公众注意,捏造了一幅“驾车向女交警吹口哨”的交通违规画面,并在抖音上进行了传播,此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警方对他进行了批评,并责令他删除视频,以减轻不良影响。同时,李某也因为散布谣言而受到惩处,警方也及时进行了澄清。我们绝不能因为那点小小的关注就随意编造事实,网络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发表言论的平台,我们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则。
个人信息勿侵犯
2023年10月,尚某某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而受到刑事强制措施。王某的行为更是令人发指,他借助职务之便窃取了他人的身份证和营业执照信息,并在网络上进行非法交易,非法所得超过三万元。同年5月,他已被警方抓获。各企业必须加强员工信息保护,同时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切莫参与此类非法交易,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跑分洗钱不可取
2024年7月,宜都市民张某某通过个人银行账户从事“跑分洗钱”行为,非法所得超过五千元。这笔钱虽得来不易,但风险极大。若事情败露,法律必然严惩不贷。自2024年8月起,陈某某加入了他人的诈骗电话团伙,其行为导致受害者损失了超过四万四千元,而他本人也因此受到了行政拘留的处罚。这次为了眼前小利而采取的行动,所引发的后果教训极为深刻。
帮信犯罪要警惕
2024年5月,杨某和张某将实名制的电话卡转给了别人,用这些卡进行电信诈骗,非法赚了超过一万元。但结果是他们被行政拘留了15天,还得缴纳罚款。同年7月,宜都警方成功打掉了郑某某的犯罪团伙,抓捕了11名犯罪嫌疑人。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就轻易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借给或卖给别人,否则一旦成了犯罪分子的帮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网络运营莫懈怠
某些机构在网站运营时,没有实施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没有认真执行网络安全职责,所以受到了公安部门的整改指令和警示。网络运营商必须按照规定履行安全保护义务,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篡改,这些都是他们的基本任务。
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网络世界颇具吸引力,但并非法律无法触及之地。我们网民理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坚决不散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制造、不转发谣言,而是努力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唯有大家齐心协力,方可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加清新明亮。
亲们,看了这些例子,大家对网络安全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在咱们的生活里,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网络安全问题?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