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启动ICP备案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电子化核验试点工作

2019年,工信部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决定从4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ICP备案主体的真实身份信息实施电子化审核的试点工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备案的效率,不过,也有不少人对信息的安全性表示了忧虑。下面,我们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

试点工作主要内容

本次试点涵盖两个核心步骤。首先,进行 ICP 备案主体身份信息的电子化搜集。接着,推行《ICP 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单》的电子化递交。简言之,这便是将过去传统的纸质作业转换为线上电子流程,既方便又快捷。比如,以前得携带众多纸质材料四处奔波,而现在只需在网上操作就能搞定。

身份信息采集方式

试点项目里,网络接入服务商能够运用诸如人脸识别、唇语识别、动作识别等众多先进技术来搜集身份信息。搜集到这些信息后,他们还需要将这些信息与持证人身份证件以及权威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这个过程类似于您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会仔细核对您的身份证件和您本人是否一致,以此来保证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核验单提交要求

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必须按照核验清单逐条检查身份信息,确认信息准确无误后,必须按照既定格式制作电子版的核验清单。制作好电子版核验清单后,需要将其上传到“工业和信息化部 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上传电子版核验清单即代表核验流程已经完成,无需单位盖章,也不需要提供纸质文件。此举显著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未来备案流程有望得到简化。

试点单位筛选流程

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

想要参与试点项目的网络服务提供商,需先将申请表递交给所在区域的通信行政机构。这些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和统计,随后将审核结果上报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召集有关单位对技术实力进行评定,并最终公布可以参与试点的单位名单。这一流程犹如一场考试,只有那些顺利通过评定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才有资格加入试点项目。

试点总结与问题处理

各地通信管理局要负责组织试点地区的网络接入服务商进行评价和归纳,并将这些评价结果提交给工信部。同时,他们还需要与这些服务商搭建起沟通协调的桥梁,以便能够及时识别并处理出现的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试点项目将难以按计划推进。所以,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刻处理,这样才能提高备案工作的效率,并保证信息的精确无误。

监管与信息报告

各地通信管理局要确保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遵守相关规定。如果提供商没有电子化验证技术,就要按照之前的现场验证标准来操作。如果发现提供商故意提供错误或虚假信息,就要立即取消其试点资格并对其进行处罚。同时,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制度,保证工作进展能够及时上报。工信部将通过每月的通报来公布相关信息。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严禁擅自行动。

大家对这次ICP备案主体身份信息电子化验证的试点工程有何见解?这一举措可能会对我们未来的网络活动带来哪些变化?若觉得本文对您有所裨益,别忘了点赞并分享给您的好友。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