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市场如今备受关注,然而问题颇多。企业代报名现象频繁出现,假冒学历事件接连发生,“山寨证书”四处泛滥,让许多想提升自己的人遭受了损失。我们有必要共同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
初遇代报名诱惑
徐成虎被那些职业培训的广告吸引了目光,内心不禁有些激动。但他的初中学历似乎成了他前进的绊脚石。培训机构客服告诉他,不必担心,有企业会帮忙报名,而且这种报名方式和平常的报名没什么两样。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又打电话过来,说只要支付5000元,就能确保一年内拿到证书,还能优先推荐去大企业工作。这让徐成虎陷入了犹豫。
虚假报名内幕
徐成虎在别人的协助下找到了报名所需材料,却意外地发现资料中多了一份大专学历和成都一家消防公司的就业记录。所谓的“企业代报名”,实际上是通过伪造学历和就业经历,让不符合条件的人参与考试。这种行为就像是在考试规则的缝隙中寻找漏洞,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
培训低通过率骗局
记者在网上搜集了与“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相关的信息,并与一家培训学校取得了联系。不过,这类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通过率普遍不高。即便如此,部分培训机构还是与学员签订了“考试未通过可免费再次培训”的合同。然而,当学员在两三年后发现问题时,已经超过了培训合同的期限,他们只能默默承受损失。
“山寨证书”迷惑
陈蓉在太原市看到了一则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广告,广告上写着待遇很优厚。但她的儿子调查后发现,这个职业并没有被人社部认可,那些证书是培训机构自己发的。张先生拿到的“岗位能力培训合格证书”在协会网站上找不到,而且联系工作人员也断了,他们花的时间和钱都白费了。
虚假宣传套路
这些机构常用“全国”“国家”等字眼,取了一些可能让人误解的名字,让人误以为它们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他们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将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混淆,宣称培训证书是求职的必备条件。而且,他们还在继续发放已经被废止的职业资格证书,导致许多人因此受骗。
监管查处与消费者盲区
最近,相关部门揭露了两个造假证书的组织,然而类似情况仍旧频繁出现。同时,众多消费者对证书的真假以及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了解甚少,这导致他们很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记者实地探访了一家机构,却意外地发现其注册地连一块明显的招牌都找不到。
咱们来讨论一下,遇到职业培训里的各种不端行为,我们该如何避免上当?这篇文章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思考,记得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