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众多网站开发者一样,小红迫切想要弄明白用户是如何使用网站的。因此,她将注意力转向了数据分析。实际上,将数据分析和可用性测试结合,对于深入了解用户有着极大的益处。接下来,我会逐一阐述。
好搭档的威力
可用性测试与数据分析相得益彰,能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用户,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定位目标并解决难题。以小红和她的客户为例,他们或许对用户体验有所了解,对测试内容有自己的看法,但数据分析却能更直观、公正地揭示人们如何浏览网站。
靠数据分析找问题
数据分析非常有帮助,它能揭示哪些页面或流程让用户感到困扰。这样一来,在进行可用性测试时,我们就能明确哪些部分需要特别关注。如果某个页面的退出率异常高,这可能表明用户并不喜欢该页面的内容。而如果这个页面是流程中的关键起始页,那么网站可能会因此丢失大量潜在客户。
明确问题根源
为了页面可用性测试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弄明白问题所在。是页面无人问津,还是访客来去匆匆?例如,如果一篇博客文章的“页面平均停留时间”较长,这或许表明用户在仔细阅读,这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
页面表现衡量法
采用对比网站平均数值的方式来评估页面效果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每个页面的目标各不相同,需要逐一进行细致分析。若发现某个页面的浏览时长低于平均水准,而我们的目标又是鼓励用户继续阅读,那么这就可能意味着存在问题。比如,“联系我们”这一页的浏览时长低于平均值,而“博客”页面的浏览时长则高于平均水准80%,不同页面的情况描述各有差异。
测试先自行排查
发现异常后,我们首先依据经验和判断,审视页面是否存在用户体验或技术层面的问题。接着,邀请真实用户进行测试,以查明问题原因,或许还能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
后续测试内容预告
在第二篇系列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用户在流程中的流失点。同时,我们还将对用户进行分类,以便获取更多详尽的资料。
我想请教大家,在进行网站测试时,是否遇到过特别棘手的问题?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